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牵着你的手走出孤独学会自理 记者走进福田竹香学校

  4月2日是“世界自闭症关注日”。自闭症又名孤独症,是一类以缺乏情感反应、语言发育障碍为特征的疾病。因而,自闭症儿童常被唤作“星星的孩子”,代表星空的蓝色成为4月2日的主题色。每年的今天,都会有无数人“点亮蓝灯”,为孩子们祈福。

  在福田区竹香学校,14位教师用日复一日的教学与陪伴,为21个特殊孩子点亮着生命中的“蓝灯”。这些教师大部分为90后,也有30年普校教龄的骨干教师。与普通教育追求全面发展不同,他们的目标很简单,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世界,学会表达自我,最终做到自理、自立。

  一所学校,21个孩子

  “大家周末是怎么度过的呀?”

  “我去划船了。”

  “和谁去的?”

  “爸爸,还有妈妈。”

  福田区竹香学校二年级教室内,一位腼腆的女孩在年轻班主任郑智的鼓励下,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。郑智特意将上周新学的“家庭关系”穿插其中。学会表达“父子关系”“母子关系”,这群平均年龄10岁的孩子用了四节课。

  竹香学校开办于2016年,是福田区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。目前,学校的21名学生,不同地患有自闭症、智力障碍、脑瘫或多重障碍,学习和表达能力弱于同龄人。竹香学校开办前,这些孩子的学校教育是缺失的。如今,他们能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中,上课、值日、参加升旗仪式,享受集体生活。

  从孤独封闭到学会表达、参与集体生活,孩子们用了一年时间。这背后,是14位老师不断的付出与陪伴。

  理解每一位孩子

  刚入学时,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,易怒,时常攻击人。最初的一年里,竹香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曾受过伤。

  一年级班主任张晓珍忘不了开学第一天被学生按在墙壁上的尴尬。那是一位患有自闭症、身板结实的男孩。开学点名,张晓珍叫到他名字,男孩一跃而起,冲上讲台把她推倒在墙壁一角。那一刻,坐在教室后排的家长们眼神充满了怀疑,这位身材娇小的90后真能管住孩子?

  事后,张晓珍总结,触怒男孩的原因是对新环境不适应,而她没能及时发现并作出安抚。张晓珍随即行动,和家长们建立起所有孩子的信息档案,包括日常喜好、行为习惯等。有的孩子对噪音敏感,老师要及时制止周围吵闹的环境。不同孩子需要的安抚方式不同,有人喜欢被人抚摸,有人喜欢音乐,老师们要能对号入座,有效安抚。

  半年下来,张晓珍和任课老师们已经能对每位孩子的习惯了然于胸,甚至能从孩子的哭声中判断对方是饿了还是想上厕所。

  教孩子学会生活,学会表达

  刚入学时,许多孩子不会自己吃饭,不懂得上厕所。教学之外,老师们还要花大量时间教孩子们如何吃饭,怎样如厕。擦鼻涕、擦屁股、换尿裤等,都是老师们生活的常态。

  “对于特殊孩子,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生活,学会表达,懂得自理,这样家长们才能慢慢安下心。”副校长黄木生告诉深晚记者。

  在竹香学校,每堂课前面都加上了“生活”二字,生活语文、生活数学、生活适应。老师们将生活常识与简单知识融汇于绘本故事和游戏中,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。

  在众多年轻老师中,廖华是比较独特的一个。来竹香学校任教前,她是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,拥有30年普校教龄。来竹香学校后,廖华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课上的她也像个孩子,表情和肢体语言十分夸张。“你得把所有自我的东西全部抛掉,与孩子在同一频道上,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。”这些夸张的表达方式很是吸引孩子们,在廖华的课堂上,鲜有人分神,或是闹情绪。

  孙明昊是学校仅有的三位男老师之一。这个一米八的东北大男孩,在孩子们面前十分温柔,时常把他们抱在怀里,贴贴脸、碰碰额头。自闭症的孩子发脾气时,女老师很难控制得住,男老师在场十分有必要。而缺男老师,是整个特教行业的现状。

  赋予孩子学生的“身份荣誉感”

  一年下来,竹香学校的孩子们从最初不会叫爸爸妈妈,到学会见人就打招呼,从不适应集体生活,到会主动承担值日、关心老师与同学。一位妈妈如此形容竹香学校的意义:教会了孩子适应有组织、有规范的集体生活,更重要的赋予了他们作为学生的“身份荣誉感”。

  更多的孩子在等待获得这份荣誉感。根据福田区残联提供的数据,黄木生认为竹香学校每年级须开设三到四个班,才能基本满足福田区特殊儿童、少年的义务教育需求。而现状是,学校目前仍是借址办学。今年下半年增设一个班,做到一至三年级每年级一个班后,学校就再没教室可用。

  “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,在积极协调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们一定会建成独立的、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。”黄木生向深晚记者表示。